我最近注意到有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的讨论,有人认为要加大制度开放创新,打造港澳大湾区2.0欧易交易所,提出“全湾一策、全湾一关、全湾一币、全湾一证”,方向就是要把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其实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高度一体化,但没必要强调一体化。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相当充实和清晰,目前只需要进一步落实细节,把总体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交流四个方面高度融合,而不是说要把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一体化”。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开放而开放,为了升级而升级。特别是关于一元化的说法相当荒谬,不了解国际货币市场的运作。我注意到新范式基金会最近提出了反驳,我同意应该澄清相关概念。
大湾区三地货币在发行主体、流通范围、币值稳定性、使用便捷性等方面各有不同,不仅没有负面效应,反而可以相互补充。在“一国两制”政策下,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潜力巨大。如果草率提出三地货币一体化,甚至一体化后统一为人民币,是大错特错,应予以严厉驳斥。
如果对离岸人民币的概念认识不清,稍有差池就会酿成大错。其实关键是要把香港打造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这是长远的规划,充分的利用。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可以相互融合,有效分离,这才是正确的思路。目前大湾区三币日常交易已经高度融合,没必要进一步实现融合。如果升级为废除葡元,就落入形式主义。如果不理解现行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具有“准美元”或“次美元”的性质,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港元地位是战略考虑,要长期维持。
美元和日元(还有欧元)既有在岸的,也有离岸的。由于战后年代国际贸易繁荣,很多日元和美元滞留在欧洲,所以被称为欧洲美元和欧洲日元。滞留在香港、东京、新加坡等亚洲主要金融中心的美元早已构成亚洲美元。这些离岸货币通过金融机构发行,有所谓欧洲美元债券和欧洲日元债券(俗称武士债券)的市场,相当繁荣。未来,一带一路国家和金砖国家对离岸人民币的刚性需求较大后,离岸人民币可以相应适度量化宽松,规模和体量会不断增长。人民币现在占IMF特别提款权(SDR,俗称纸黄金)的12%左右,离岸人民币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估计这方面的外部性(外部影响)和溢出效应会加速,造就离岸人民币国际化。
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离岸人民币的现实与未来。目前欧易交易所,全球外汇储备的首选货币当然是美元,规模约8万亿美元。最新数据尚待IMF公布。目前,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只有2.5万亿左右。香港特别行政区持有的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总额约1.5万亿,占比约60%,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随着全球对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偏好度不断提升,离岸人民币的规模(存量)和交易(流量)也会不断提升。就此而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前景是波澜壮阔的,通俗地说就是生意兴隆、钱滚滚。
人们常常强调美元霸权,这是误解,甚至提到国际金融存在“一个全球市场、两个金融体系”,其实是政客的夸大其词。事实是,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边主义和共存共荣才是客观现实。
笔者认为,中国的国际货币战略,是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逐步强化离岸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未来香港金融市场的优势之一,是发行代币的市场化运作。代币可以代表任何货币,相当于拥有可以在不同货币之间使用的代币(或通行证),优势是跨货币交易,关键是控制洗钱。这方面说来话长,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分析。总之,大湾区三种货币并存必须长期坚持,所谓全湾一币,是不正确的想法。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图片及资料来自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