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澄清数字货币的三个误解

qer1232024-07-02 10:29:3442

周小川在演讲中首先澄清了关于数字货币的三个误解:第一,中国的数字货币将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货币地位;第二,数字货币将和人民币国际化紧密挂钩;第三,DC/EP、电子人民币要取代目前第三方支付的角色。

“数字货币设计的目的和方向不是为了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货币地位。数字货币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地位和跨境使用,但人民币的国际化更多取决于制度和政策的选择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不是技术因素。DC/EP是由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和几家主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开发的双层体系。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周小川说。

周小川还就数字货币的可控匿名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周小川认为,支付体系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洗钱、恐怖主义、毒品和跨境赌博之间取得平衡。“中国的DC/EP明确提出的概念叫可控匿名性。可控匿名性本身并不是一个数学上可以精确定位的点,而是意味着在保护隐私和打击洗钱、贩毒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在哪里,大家可以进一步研究,但不要拿这件事情去刻意或故意贬低、攻击DC/EP的进展。”

以下为周小川讲话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金融论坛,刚才听了邱勇校长和张晓晖院长的讲话,他们讲得都很重要。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国家领导人亲自对清华大学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寄予厚望。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以及它主办的全球金融论坛越来越好。今天我想讲一个学术问题,“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系统”。

这个话题一段时间以来讨论得比较多,也确实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重视、列入“十四五”规划的内容,要积极探索试点发展、推进的内容。但是我也看了很多媒体对这个问题的报道和评论,发现还有很多概念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些方向性的问题需要探索。虽然我国已经进入DC/EP的研发和试点阶段,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能还比较多,所以借这个机会想跟大家再沟通一下,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国际上很关心的问题。当然,我现在这个立场上也是一个旁观者,对研发和试点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其实还有一定的距离,观察也不是很准确,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媒体特别是外媒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讨论可能会造成一些误解,我刚才讲了,过去几年我们对这些基本概念讨论得比较多,但不代表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共识或者有很深刻的认识。

举几个例子,外媒上有一个常见的说法,说中国的DC/EP或者电子人民币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取代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我觉得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太对,因为DC/EP的发展主要立足于国内支付体系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特别是服务于零售支付体系。DC/EP最初的设计目的和努力方向,并没有打算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货币地位。

另一种观点,也是外媒频繁提及的观点,是把数字货币的发展试点与人民币国际化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不大,或者不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认为人民币支付体系的现代化、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有助于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但帮助不大。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取决于制度和政策的选择,更多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非技术因素。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民银行推动的DC/EP、电子人民币,是要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是妄自揣测。人民银行明确表示,DC/EP计划是双层体系,整个研发团队由人民银行组织,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各大商业银行,还有电信运营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都是在前作的基础上,瞄准新的升级换代。大家都是同一条船上的,当然同一条船上的人有时候意见不同,有时候在一些问题上可能会有争议,但毕竟是同一条船上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内部斗争,谁来取代谁。

前几天刚好看了一部电影,讲的是排球。我想举个例子,排球运动员是怎么训练的?排球运动员如果想增加进攻和扣球的力量,就需要训练肌肉。结果有些人看到这个训练后可能会开始冷嘲热讽,说“你的肌肉练得不错,但无论你怎么训练,你都不可能在举重比赛中获得一席之地。”球队说我们无意参加举重比赛,所以不要对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冷嘲热讽。另外,现在的排球风格是越来越重视后排进攻,三米线外的跳发。在训练后排进攻时,有些人会说教练和第二二传故意轻视二、四号位球员的进攻,而把重点放在后排进攻上。 这种挑衅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实一个队里每个人都希望一传好的时候有进攻得分的机会。说白了,排球比赛往往是主攻手选拔,谁的机会多谁得分就多,所以有时候队内会发生一些争执,这很正常,但毕竟是一个团队,大家要配合,共同进步。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一些毫无根据的概念或术语,其实是对研发计划和试点项目缺乏了解,也容易“隔岸观火”。明明计划已经提出,已经在体系建设和试点中了。千万不要一边打排球,一边又想在其他运动项目上拿冠军,这样可能会有问题。

另外一个是关于可控匿名的讨论。其实支付系统要在隐私保护和反洗钱、反恐、反毒品、反跨境赌博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要保证隐私,另一方面要对某些活动进行必要的监控。所以如果从两个角度看这件事情​​,有人会站在左边说你们对隐私保护不够,有人会站在右边说你们纵容洗钱、贩毒。所以中间肯定有一个平衡点,但是这个平衡点也可以选择稍微偏左或者稍微偏右。中国的DC/EP明确提出的概念就叫可控匿名。从可控匿名本身来看,它不是一个数学上可以准确定位的点,但它的意义就是在隐私保护和反洗钱、反毒品交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你可以进一步研究这个平衡点在哪里,但不要利用这件事情有意或无意地贬低或者攻击DC/EP的进展。

另外一个问题是数字货币的发行权是否需要经过专门立法等等,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几句,可能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需要讲。

总之,面对各类媒体的讨论和声音,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沟通、加强讨论,让社会包括世界各方面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数字货币的进步和发展,更加理解中国的DC/EP和电子人民币。

第二个方面我想讲一下支付体系的现代化,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首先我们说数字货币从全球来看有很多不同的侧重点,有的侧重于提高零售系统的效率,有的侧重于批发交易,有的侧重于交易所和金融市场交易能不能采用新的支付结算系统。有人说,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贸易,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商品和服务贸易能不能更方便一些?当初推出Libra的时候,觉得跨境汇款不方便,不能提高跨境汇款的便利性。也有人提到跨境投资的便利性,所以可能在多个领域都有发展前景。我想讲一下我们应该关注哪些问题。一般来说,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是每隔一段时间迈出的一步,一般来说这一步是比较大的一步,所以大家有足够的动力。比如像手机的换代,有的厂商每隔几个月就发布一个版本,但是从用户的角度看,我的手机只是花了钱买的,还能用,性能也没太大差别。 所以必须考虑到这个步子必须比较大,以后再考虑升级。特别是小步子,如果为了一点小改进就去改变系统,可能动力不足。所以我们应该用这种差距来衡量这一步有多大,选择什么方向。

怎么看这个步骤呢?第一看系统的功能,看它的效率,看它的性能。第二看成本,能不能把成本降低。成本效益就是效率和成本的比值。另外还要看系统出错的可能性,因为金融系统涉及到稳定性和信心,非常在意出错的概率。再一个就是很难避免100%的不出错,但是出错的概率是很小的,出错之后能不能改正?比如说支付错了,能不能退款?能不能止损?信用卡里面还有一个叫back的功能,就是钱能不能追回来。还有一个就是性能方面的风控能力,这个系统的风控能力有多强?有时候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有些技术是非常期待用到的,但是从金融系统的角度看,对稳定性、风控、出错概率、纠错能力的重视程度可能比从技术角度看要高。

我们从这几个角度来看,中国非常重视零售体系,所以可以迈出这一步。中国是一个使用现金比较多的社会,但是从全球来看并不是特别突出。我估计发达国家,甚至是信用卡比较普及的国家,都会觉得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这一步还是值得迈出的。另外这也是客户的需求,客户不希望支付方式太复杂、太多样化,希望手机出现之后,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的零售支付方式。所以这一步也可以节省很多成本,往前走的动力比较大。

从批发的角度来说,现在一些国家都在尝试发展CBDC。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中国的电子人民币并不是一个完整的CBDC,当然也可以归结于CBDC这个大话题的讨论,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有一类CBDC主要转向批发体系。大部分普通民众和非金融体系的人士对支付体系的批发环节了解不多,不知道背后的清算体系,不知道背后的银行清结算是怎么运作的,也不知道这个体系目前是否效率低下,是否犯了错误,成本是否过高,是否对银行收取了过多的费用,这些费用是否间接转嫁给了其他银行客户。随着技术的发展,批发体系也有很大潜力可以进一步改进。但是目前在效率和成本上并没有太大的改进空间,即使有改进,也不是太明显,社会也不会感受到太多。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批发环节也应该重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步骤不能走太远,如果走的话,也是很小的一步,这是做法。

至于交易所,现在交易所的所有系统都运行得很好,除了个别情况,特别是因为高频交易,比如英国的闪电崩盘,但总体来说运行还是比较好的。虽然交易所的整个系统,包括所谓的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排队自动撮合系统,以及后面的证券登记交割系统,也有不少的成本。但这方面的需求并不多。如果大家想降低交易成本,可能更多的是降低印花税,这比技术系统的成本更受关注。

另外,并不是交易结算速度越快越好。多年来,大家一直在讨论交易所技术体系是否有能力提供T+0、当日周转交易、更多高频交易。但事实上,市场参与者对此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和挑战。并不是越快越好。包括交易所体系在内的整个支付体系,未来都可能实现实时全额交易体系,但实时全额交易体系并不是所有环节都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ISDA衍生品交易协会一再提倡,你应该做差价结算,这样更有利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控制,减少每笔实时全额交易所需的经济资本,也就是所谓的风险度量要求。从交易所体系的角度看,并不是速度越快、实时交易越全额就越好。因此,也涉及到迈出这一步的空间有多大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其实就是跨境支付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但是,作为一个局外人的想象,我们很容易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就跟我们去商店买东西一样,选好喜欢的东西付款然后交钱就行了。其实,国际贸易大多数情况下是有一定的批量的,涉及到的系统要复杂得多。首先,现在的货物,除了大宗货物,大部分都是用集装箱运输的。一个集装箱可以装很多东西,品种、规格等很多信息需要在合同里约定,提前做很多沟通。更重要的是涉及到运输、仓储、保险。运输环节是什么样的?会不会有风险?运输环节会不会有损耗?仓储环节是什么样的?里面的东西会不会变质?这些事情会引发一系列的进一步的服务,会涉及到金融。

从支付角度来看,跨境支付涉及到汇率、货币选择等问题。另外,出口商还需要贸易融资,货物发运后,对方会收货、验货,然后付款。这期间,下一步的生产已经开始了,所以需要贸易融资。过去贸易融资的一个典型工具是信用证融资,开出信用证后,就可以获得融资,向银行借款进行下一轮的生产。这种金融服务也必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

另外,现在做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也挺多的,跨国有时甚至跨洲,相互之间都不是很了解,有些人认识但又不太熟,就必须找银行,A国找自己熟悉的银行,开户的银行,B国也找自己熟悉的银行,银行之间建立代理关系。代理关系除了付款之外,其实就是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企业建立人际关系。虽然整个系统很复杂,也有人抱怨可能效率低下,可以改进,但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就像普通人去商店买东西,一只手付款另一只手送货,为什么这么复杂?我们也需要思考原因。这个系统的改造,并不是像现在想象的数字货币那么容易就取代它,这一步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功能上的考虑,然后看下一步还有哪些升级的机会。

另外一个就是汇款,跨境汇款确实比较贵,有些银行对跨境汇款收费太高。但是跨境汇款最大的障碍就是抓住了跨境汇款这个热点,所以提出用Libra来做跨境汇款。为了让更多的国家接受,它知道很多国家会担心美元化,所以就用了一篮子货币。结果他没有想到一篮子货币在国际上已经讨论了很多年,大家都从各个角度去尝试看国际货币体系怎么做,所以这个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尝试了一年之后发现一篮子货币很难实现,所以就从Libra改成了只针对美元的Diem。

跨境汇款不仅技术上有难度,政策制定上也有难度,特别是跨境务工人员汇款回国,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汇款,发达国家之间的汇款,虽然有美元、日元、欧元等比较高效、低成本的货币,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成本比较高,时间延迟比较多。所以这是一个可以向前迈出一步的机会,但是单靠技术制度是解决不了的,要靠制度和政策的解决,特别是汇率制度、外汇管理方面。有些国家有外汇管制,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前欧意交易所,有那么多的华侨华人往国内汇钱,他们汇的钱可能是美元,可能是日元,但是你拿不出来,你得换成人民币,​​当时的汇率很不合理,少了怎么办?他们会多给你一部分兑换券。

虽然中国早已走过了改革开放的这些阶段,但很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此外,他们还担心美元化带来的风险。因此,当我们选择利用数字化、互联网来完善支付体系的现代化,向前迈出一步时,往哪个方向迈出的这一步可以更大,取得的效果更明显?这是我觉得我们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的。

同时,不要以为吹嘘自己创造了一套既能解决零售支付又能解决批发系统的系统,彻底改造了汇兑系统,解决了贸易结算、汇款等所有问题,就能一夜成名。我觉得这并不现实,所以如果做出这个选择,进行研发和试点,一定要有决心,不要看彼岸的草。

最后我讲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我觉得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好话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货币地位应该提升,也确实有提升的潜力,但是前面讲到的技术体系会对这个有影响。所以这几年在技术上有很多的发展和支撑,比如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等等。我们能不能用数字货币CBDC等等东西往前走一大步?我觉得不要高估技术因素欧意交易所,更多的是体制和政策因素,还是改革开放的选择,下一步做多大的选择。

首先,一种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可能取决于你的经济规模、贸易量、对外开放程度等,并不是说你可以强迫国际用户做任何选择,国际用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所以这个操作的广泛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特征,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货币的自由使用性。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人民币纳入SDR,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的自由使用性已经大大提升,但是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不管它有多自由,我们还是要注意反洗钱功能,防止避税天堂、偷税漏税、贩毒等等,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货币的抗冲击能力。大家知道,世界上每个国家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出现金融危机,现在大家都知道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其实如果真的看每个国家,每隔十年甚至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金融危机,所以抗冲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觉得还是一个制度因素,未来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做出更加鲜明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取决于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的道路,以及观点的平衡。其实这个观点也是一种分配,就像我刚才讲的货币隐私和反洗钱之间的平衡一样,有的人觉得人民币的自由使用、可兑换是非常好的事情,可以尽快推行,有的人觉得这个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有很大的风险,尽量不去做。 可能最后会是一个正态分布,中间观点比较多,而且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在转变。所以我们说开放过程中的变化可能跟人民币国际化有更大的关系。技术因素是基础,比较容易做。包括做CIPS的金融体系,对于像中行这样过去在跨境支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银行,在政策和制度明确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技术开发一个系统,难度不是太大。当然,我们不能低估这个努力。

同时我想说,我一直强调人民币国际化,从央行的角度来讲,发行的货币是你的负债,很多人觉得是你的资产。我还记得在一次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嘉宾评论人民币国际化,说将来你在全球发行人民币,你就有了一个很大的资产。我说你不对,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讲,发行货币是央行的​​负债,你要让你的负债部分具有可赎回性,具有购买力,具有稳定性。而且你用货币实现某种功能的时候,是央行提供了这个便利和保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一种负债。也就是说,不要把人民币国际化过多的看成是我能凭空创造出来的资产,而是应该多考虑你要做出的承诺、你要承担的义务,要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去考虑。

所以,支付体系的现代化,DC/EP和E-CNY首先会给跨境零售使用带来体验的提升,包括旅行者商务访问之间的使用,以及现在比较流行的零售网购,对人民币也会有好处。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批发金融交易、贸易、汇款等各个方面,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还需要在政策体系方面继续推进。我们相信未来这些方面的进展,将是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一步。

同时我在不同的场合也强调过,这也是一个相对的事情,国际上主要货币之间确实有一定的比重,但不可能超过100%,我多你就少,除了你自己表现好之外,也要看别人表现好不好。

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这个话题,也为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本次全球金融论坛提供一些意见。如果我说得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chuangkn.com/?id=757

关于数字货币

阅读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