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本周的热点开始吧。
8月14日,商务部正式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试点。
作为数字货币(以下“数字货币”均指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试点牵头单位,央行最新消息是,8月3日,央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到,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工作已成功启动,下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此前5月,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商务部《方案》将数字货币试点地点从城市扩大到地区。有趣的是欧易交易所,央行所属媒体《金融时报》8月15日刊文称,“目前的数字人民币试点仍然是‘4+1’,没有变化”。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仍为“4+1”。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场景正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暂无变化。还辟谣“数字货币试点扩大到28个”,即商务部《方案》中所指的28个地区的整体。
因此,商务部的《方案》只是重申了央行的工作计划并改变了表述,没有其他变化。
当然,就像本周北京下雨一样,气氛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业界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数字货币上。我们来谈谈最近数字货币趋势释放的信号以及可能的应用。
数字货币应用
在谈数字货币应用之前,我们先回到官方发布的数字货币属性:
1、取代M0,以现金的数字形式存在。
2、有限匿名性,央行获取完整信息,运营机构根据KYC级别获取相应信息。
3、松耦合机制,减少对活期金融支付账户的依赖。
今年4月中旬,一段数字货币视频被曝光。视频中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从银行卡“兑换”为数字货币钱包(因为充值、转账、提现这些词不足以形容数字货币的兑换。准确来说,我们叫暂时“兑换”)为50元。
看完这段视频后,不少业内人士惊呼,这有点像银联曾经推广的电子现金。
电子现金是银联为推广非接触式支付而推出的早期产品。具有无需输入密码、无需签名的特点。在金融IC卡多种应用爆发的时代,电子现金被市场期待很高。
电子现金支付的即时体验相当不错,但整体流程体验极差。首先,电子现金附属于银行卡账户;其次,你需要找到支持非接触式支付的商户才可以消费,这在早期是很少见的;最后,它需要存款,取款和取款都很难。
其中,需要存款、提取现金困难,一直被各方诟病。曾有不少新闻报道称,老年人不明白什么是电子现金,将数万存款存入电子现金账户。他们发现提取现金很困难,并在银行造成了麻烦。对于那些真正想体验电子现金非接触式支付的人来说,却受到存款难度的限制。最终,在银联闪付系统逐渐成熟、二维码支付兴起的背景下,电子现金逐渐退出市场。
“兑换”数字货币的操作与当年转移电子现金的操作类似,但本质上有本质的不同。
因为是M0,所以数字货币的本质仍然是现金。银行卡资金“兑换”成数字货币,可以比作一次提取现金的过程,现金可以再次变成银行卡活期存款,即M1。
如果数字货币余额不足,需要反复充值,这势必会影响用户体验。未来是否有低于一定门槛自动“兑换”数字货币的功能,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一大关注点。
此外,在场景支持方面,数字货币还会存在商户支持问题。
7月8日,滴滴出行表示,已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与应用。除了滴滴外,美团点评、哔哩哔哩、字节跳动等公司也在积极推动参与数字货币合作。
此前,4月22日,雄安新区管委会改革发展局组织召开法定数字人民币(DCEP)试点推进会。参加推介会的应用试点单位包括麦当劳、星巴克、菜鸟驿站、银联无人超市、中信书店、新时代无人车等19家单位。
从上述合作性质来看,无论是滴滴、美团点评、哔哩哔哩,还是雄安新区的19家单位,都是收单端试点商户,分别覆盖线上线下支付场景。场景支持有限,就像当年的电子现金一样。未来,如果通过条码支付互联打通线下条码支付场景,并通过兼容银联POS标准打通终端受理,数字货币可能会很快在场景中得到推广。
因此,如果要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获取数字货币,可以简单地说,有点像过去电子现金的“存款”。在使用中,如果用NFC来实现支付,有点像过去的电子现金。当然,这就像,具体如何运作还得看正式上线后如何。
松耦合导致的资质问题
从账户端来看,建行、工农银行四大行的电子钱包被曝光。这些都是具有金融资质的机构。那么未来开立数字货币账户是否会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呢?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透露,采用双层操作系统,上层为央行,下层为商业银行。这种双重投资体系不仅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还可以成功提高数字货币的接受度。
也就是说,数字货币未来将像现金一样,只能通过银行“兑换”。但另一方面,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应用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它们都是由相应的支付机构提供的。
那么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可以直接兑换数字货币吗?
根据2号令的定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款人之间的中介,提供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数字货币的本质是将现金数字化。以往支付机构无法直接兑换纸质人民币(线下预付卡服务结束后返还的现金称为退款,即消费行为结束,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提现属性类似)。这也意味着数字货币不能“兑换”。
具体来说,根据目前支付机构的规定,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不能直接“兑换”数字货币。不过,由于微信和支付宝App可以绑定相关银行卡账户,作为国家级支付应用,未来如果微信和支付宝App中出现数字货币钱包,极有可能通过绑定的银行卡进行“兑换”,而不是直接。余额被“兑换”为数字货币。
当然,规则是死的okx,人是活的。如果央行赋予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直接“兑换”数字货币的能力(二号令修改正在讨论中),那么它们的整体财务状况将会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对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不利的是,数字货币与金融账户的松耦合设计也可能导致数字货币时代“管道化”的命运。比如,通过微信支付宝,可以给任何非金融账户的数字货币账户“充值”,比如抖音、滴滴等。
与金融账户的“松耦合”设置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海外,无需申请中国金融账户即可获得中国的货币流通能力;再比如,既然不是金融账户,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需要金融资质呢?银行牌照和支付牌照的限制也将消失,相关账户关联方可以申请银行提供的“兑换”通道。
这一切都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央行表示数字货币的正式商业化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欢迎与作者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