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要求停止 Libra 项目,数字货币未来发展仍存争议

qer1232024-08-30 11:22:4353

比特币曾经风靡一时,当时有人认为比特币的出现是对现行货币体系的巨大挑战,甚至有人称之为“未来的黄金”。早在2013年底,作者就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包括私人数字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不能取代主权货币(参见盛松成等:“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以比特币为例”,《中国金融》,2014年第1期;盛松成等:“货币非国家化理念与比特币的乌托邦”,《中国金融》,2014年第7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虚拟货币的非货币性质逐渐被人们认识到。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Libra与其他加密货币或稳定币不同,具有应用场景,但其发行机制决定了Libra很难作为现实货币而存在。

自2009年比特币问世以来,民间数字货币经历了近十年的创新发展,央行数字货币也在研究中。Libra的出现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数字货币全球化趋势的思考。在吸收新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研究新技术如何影响货币发行、货币流通、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慎重考虑其潜在影响,特别关注技术与制度的互动。货币体系的演进、金融体系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真正采用数字货币,所需要的制度变革可能是巨大的。数字货币如果要成为人类货币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那么就不能只是纸币的电子化。

天秤座很难演戏

真实货币的存在

从货币发展史看,货币经历了两次革命性的变化,即实物货币和现代信用货币。实物货币的特点是具有内在价值,以自身价值衡量商品价值,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与国家和现代经济社会组织形式紧密相连,国家发行的本位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背后是全社会的财富和交易的商品。国家根据全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易的需要发行本位货币,以法律保障本位货币的流通,并通过中央调控机制维持本位货币的价值稳定,从而维持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行。即使随着技术的进步,单一的纸币发展到电子货币等多种形式,但背后仍然是国家信用的背书,这是最根本的基础。

相反,私人创造和发行的数字货币并不是真正的货币。由于私人数字货币没有国家信用支撑,不能广泛作为商品交易媒介,因此不是真正的货币。而且它们缺乏中心监管机制,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不相容。因此,私人数字货币的价格一般波动较大。

Libra 虽然锚定一篮子法币,看似解决了价格波动幅度大的问题,但依然无法改变其非货币的本质。核心问题之一在于,Libra 依然没有国家信用支撑,也没有中央监管机制,其币值如何稳定值得怀疑。虽然目前 Libra 正在积极寻求与监管部门的合作,比如接受反洗钱监管、可能将储备资产存入央行等,以解决 Libra 储备安全的问题,但 Libra 的储备资产毕竟不是国家直接发行的负债,因此 Libra 如何根据交易需要调控币值波动、保持信誉,都无法与国家本位货币相比。

从另一个角度看,Libra似乎被看作是与港元挂钩的、与固定汇率挂钩的开放经济体货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为了维持这一体系,香港基础货币(负债)的发行,既包括流量,也包括存量,需要有充足的美元(资产,多年来一直维持在基础货币的110%左右)支撑。除了足够的美元支撑,香港的外汇储备也充足,2019年5月外汇储备是基础货币的两倍多。这些资产支持和储备主要在港元走弱时发挥作用,确保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下称金管局)有足够的外汇购买港元。这可以让市场相信金管局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货币投机和管理资本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汇率维持不变的条件之一是金管局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诱发利率波动,从而缓解或抵消资本流动。因此,港元的利率波动往往较大。利率过度波动不利于经济金融运行,因此金管局设立了贴现窗口工具,以降低利率波动。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经受了数次危机的考验,从其运行机制来看,得益于香港灵活的商品价格调节、稳健的银行业、审慎的政府财政管理、充足的外汇储备。在这些条件下,金管局仍需要继续入市干预,给市场信心。可以说,如果 Libra 的应用环境没有这些经济金融基础、制度和监管手段,Libra 协会能否维持 Libra 价值的稳定、抵御投机冲击,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综上所述,从货币演化历程来看,货币的本质是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要想被社会广泛接受,必须有实物或信用支撑。随着社会的发展,货币的外延不断扩大,形态不断演变。从实物黄金到纸黄金,再到以国家信用支撑的本位货币(从纸币到活期存款,从央行货币发行到商业银行信用创造),都是自然形成的货币。数字货币是技术创造的支付工具,能否成为货币史上又一次革命性变革和新的里程碑,十分值得怀疑。

Libra 将影响货币主权,

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Libra 在过去加密货币的基础上有两点改进:一是避免币值大幅波动而成为投机工具;二是 Libra 满足了跨境支付的需求。具体来说,一方面,Libra 拥有充足的抵押品,持有的储备资产形式包括多种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以及以它们计价的低风险、高流动性证券(如政府债券),这保证了 Libra 拥有相对稳定的内在价值。而且,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社交网络注册用户数量超过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因此 Libra 相比其他加密货币拥有更加现实的应用场景。这增加了 Libra 成为有效支付手段的可能性,而不是在缺乏应用场景的情况下成为投机工具。另一方面,跨境支付目前主要依赖 SWIFT 系统,通过银行转账进行,手续费较高,难以服务于金融设施尚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 Libra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轻松完成跨境交易,打破地域、银行的限制。

即便如此,Libra依然面临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方面的监管挑战,体现在货币主权、金融稳定、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

首先,Libra会影响非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主权。一方面,由于Libra可以方便地进行跨境支付,服务于消费者,即使不支付利息,Libra也会吸引全球资本流入,Libra的储备资产也会随之增加,这将使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向Libra的储备货币集中。另一方面,由于Libra的跨境资金流动不受限制,可以在全球进行支付和交易,这意味着Libra可以在非储备货币国家随意用于支付,这将影响非储备货币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主权。对于我国来说,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还在进行中,如何防御Libra的冲击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尤其是Libra的加密属性和点对点支付,可以绕过资本管制,削弱跨境资本监管的有效性,也会加剧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

其次,Libra缺乏透明、稳定的运营机制,进而威胁金融稳定。Libra是否有足够的储备资产来应对赎回?与其他稳定币一样,Libra仍然面临来自发行方的信用风险,因为其币值稳定性取决于发行方是否严格执行全额抵押安排以及储备资产是否得到妥善管理。此外,Libra松散的管理机制也使其难以保证在面临信任危机时有妥善的应对方案。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以实物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变的历史为教训,将 Libra 的储备看作是原始的黄金。Libra 是以全黄金作为抵押发行的流通“纸币”。虽然目前 Libra 的发行有 100% 的储备支持,但这只是在“央行”层面发行的。如果未来商业银行以 Libra 为抵押发行标准储蓄凭证“Libra 存款”,也可用于支付,那么 Libra 存款就会随着 Libra 一起流通(此时 Libra 发行总量不变)。如果商业银行开始创造货币,Libra 存款就会大幅增加。此时,虽然 Libra 的发行量和储备资产规模可能保持不变,但货币供应量(Libra + Libra 存款)会增加。一旦出现大量赎回,Libra 储备资产将不足以支付所有货币,因此会出现挤兑和破产,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Libra 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来描述其运行机制,Libra 储备资产的币种、形式、调整频率、储备投资方式等都没有明确表述,是维持固定的货币篮子,还是维持一个价值稳定的货币篮子?这两种方式的结果显然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保持篮子固定的情况下,如果储备篮子中的 A 货币大幅贬值,Libra 的价格也会下跌,部分投资者会将 Libra 兑换成 B 货币。而为了满足兑换需求,Libra 协会就会出售部分储备资产,兑换成 B 货币,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A 货币的贬值。

如果要保持篮子价格稳定,Libra 协会需要通过卖出价格较高的货币、买入价格较低的货币来发挥稳定作用。如果这样的交易量足够大,储备资产中的货币联动性就会加强。这是一种“央行”式的干预操作。但如果干预规则不明确、目标不明确,就会影响社会的信任和理解,从而降低对 Libra 的接受度。一旦出现信用危机,就会影响金融稳定。

第三,Libra会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扰乱经济调整周期。一方面,Libra会挤占和取代部分主权货币的使用,与主权货币形成互消互涨的关系。随着Libra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主权货币的使用量会逐渐下降,从而降低主权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削弱货币当局对主权货币的控制力,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种影响会发生在所有流通Libra的国家,而不仅仅是储备货币国家。

另一方面,Libra的储备资产将影响金融市场,可能产生与货币政策意图相悖的结果。当Libra的发行量不断增加时,将增加对储备货币存款和低风险债券的投资,从而重塑全球资产配置,导致全球资金从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流出,流入储备货币及其相关资产,这将压低储备货币的利率,从而削弱储备货币国家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同时也可能削弱非储备货币国家(尤其是资本流动较为自由的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反之,当Libra的需求减少时,资金将从储备货币流出,导致储备货币的利率上升,从而削弱储备货币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同时也可能削弱非储备货币国家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这些都将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扰乱不同国家经济周期的调整。

第四,Libra增加金融监管难度。一方面,Libra可能成为规避资本管制、逃避监管的工具。由于私人数字货币普遍具有匿名交易、资金跨境自由流动等特点,一些市场参与者利用私人数字货币逃避资本管制,进行“灰色”经济收支,增加了监管难度。

另一方面,Libra市场参与者几乎不受监管,用户资金不安全,交易不透明,欺诈、盗窃、造假等行为可能发生,不仅使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也增加了监管机构取证和调查的难度。

Libra:全球统一货币的难度

Libra 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除了监管和金融稳定的担忧,还引发了货币领域的新话题。有人认为,Libra 是人类向全球统一货币演进的一次尝试。然而,无国界的 Libra 如果要成为新的全球支付方式,就意味着将参与主权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竞争。统一的全球货币从根本上与现有的主权货币(以主权国家为后盾)形成竞争,这是 Libra 成为世界货币的一大障碍。

首先,技术可以推动和促进货币体系的改革,但无法取代货币体系本身。货币政策与去中心化是数字货币的悖论。数字货币似乎存在这样的悖论:一方面,人们希望去中心化的技术和发行量限制能够保证数字货币价值的稳定,而另一方面,国家又依赖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这需要中心化的制度安排。因此okx,到目前为止okx,所谓的“数字货币”似乎无法同时兼顾人们对货币稳定的追求和对货币政策的需求。这种悖论意味着,人们必须在追求货币稳定和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之间做出选择。

目前,Libra等数字货币发行后的流通框架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关系到货币体系的演进和规则的制定。比如,数字货币纳入后,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如何实施?利率和汇率如何确定?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物价、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些问题单从技术角度很难回答和解决。

第二,在可预见的将来,主权国家不会放弃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主要经济政策之一,任何国家的经济都离不开货币政策的调控。货币政策运用的最基本条件是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从而可以调节利率、汇率、物价、就业和经济增长等。Libra若被广泛使用,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美元。美国国会致高管的信(以及即将举行的听证会)已经表明,Libra项目将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美元的国际地位。无国界的Libra与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即使数字货币被广泛使用,货币生成机制和货币供应量仍需调整。央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世界形势可能难以支撑一个全球央行的运作。事实上,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全球化的停滞甚至逆转。

第三,全球统一货币如何适应主要国家宏观经济周期不同步、宏观调控政策需求不同步等区域差异?Libra并不是第一次统一货币的尝试,早在上世纪60年代,蒙代尔就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该理论指出,各国传统上都维持着各自独立的货币,但这未必是最有效的经济安排,尤其是在各国之间要素资源流动性大、经济结构相似、商品市场高度一体化、金融和资本市场高度一体化、通胀水平相近的情况下。统一货币将带来更大的好处,如降低交易成本、获得生产规模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等。欧元区是基于这一理论的最佳实践,但统一货币、不统一金融给欧洲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果欧元区都这样,更大规模的经济同步将更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

总之,Libra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货币,而且会对现行的货币主权、金融稳定、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数字货币带来的冲击和机遇,也要理性思考先进技术与经济体系的关系。在吸收新技术的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充分论证新技术如何影响货币发行、货币生成机制、金融稳定、币值稳定。只有这样,新技术才能服务于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

本文作者盛松成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现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兼职教授。江一乐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龙宇现任职于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所在机构观点)

本文链接:http://www.chuangkn.com/?id=1042

数字货币价值

阅读更多

网友评论